2018年1月16日,教育部在教育部北楼二层报告厅举办新闻发布会,介绍《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相关情况。这一“新课标”的出台又让广大家长们再次沸腾了。
要问“新课标”有什么大动向,最明显的应该是对素质教育的再一次强调。此次公布的“新课标”中,除了对于体育与健康、物理两学科的关注度显著上升外,在艺术(音乐和美术)、技术(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上给予了学生更大的发展选择空间。其中更有具体政策明确表示:对于在艺术、技术上有兴趣的学生,可以在这两个学科方向上学习更多的“可选择必修课程”。
在以往家长的观念中,信息技术之类的属于“兴趣课”,通常是在课后兴趣小组里才出现的科目。但如今却能在必修学分中占据一席之地,不能不说是教育部针对编程教育释放的又一次重要信号。
近半年来教育部出台了一系列教育改革政策,都指向加大素质教育的力度。尤其是在信息技术方面,先有教育部颁布《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提出包含信息技术在内的综合实践课将设为中小学必修课程,后有浙江省将Python列入高考考纲,现在又来了信息量爆棚的“新课标”,着实让人应接不暇。
相比于2003年版的课程标准,“新课标”大幅度减少了对于基本软件使用的要求,而大幅度提升了在编程、计算思维、算法方面的思维要求,以及人工智能、开源硬件、网络空间安全等知识面要求。2018年9月启用的新教材中,Word、Flash、Front Page、Access等软件或将退出信息技术教科书舞台,随之用于替代的将可能是对于学生来说更有价值的Python、Numpy、Matplotlib等新技术、新内容。
从上图中可见,很多在2003年版的课标里还是选修课程的部分,到了这次的“新课标”里就成了必修课程,必修模块从1个增加到了8个。除了“算法初步”和“移动应用设计”以外,其他模块都可成为学分的一部分。而且各个单项分类更细致,要求也更明确了。这一整套必修模块学习下来,学生们将正式走入信息技术的大门。
而在这一波教育改革中,最忙乱的莫过于家长们了。原先的爱好变成了刚需,他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孩子们的课业安排。原本在周末只读语、数、外的,现在更多父母会倾向于选择少儿编程方向的课程。
社会上的培训机构如此受青睐,也是缘于目前体制内院校还普遍缺乏编程教育的硬件设施和师资力量,依然需要社会上的培训机构来补足这块教育,这也给此类教育企业带来了新的机会和新的挑战。
随着“新课标”的出台,从家长、孩子到校内外所有从业人员又将迎来一波编程教育的新高峰,而“新课标”还只是一个开始,据了解,北京、山东等省份或也将在不久的未来跟进,将信息技术学科纳入高考范围。这样编程教育的推广范围还将进一步扩大。
虽然教育风向的转变会让部分家长和孩子一时难以适应,但所有的变革都不是为了给学生添麻烦,而是为了能将孩子培养成今后社会所需要的人才。等这一代孩子长大后,他们将生活在一个更智能、更高效的社会中,从小培养他们信息技术方面的能力将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新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