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重定义目标管理的边界

彼得·德鲁克是管理学里的最后一位牛顿,他尝试着为我们搭建一个完整的宗教式的理想化的人本主义管理体系。他的目标管理、分权、客户中心、知识工作者、创新等思想影响了无数企业家。

但不幸的是,安静祥和的时代已经逝去了。在善良正直的人看来,世界已从理想王国进入了墨菲世界。对愤世嫉俗者而言,我们正在罗刹海市。而技术狂热者则宣称,AI正把我们带向一次新的工业革命。立场不同,观点不同。但无论如何,这个世界正在高速变化,它动荡不已。确实,如今的世界和彼得·德鲁克所处的那个时代已经不同了。

两位人工智能专家肯尼斯·斯坦利和乔尔·雷曼曾在OpenAI工作,他们在自己的《为什么伟大不能被计划》一书中火力全开,狠狠批驳了流行的目标管理方法。在他们看来,这种依据目标,制定战略和计划,正是创新失败的根本原因之一。他们提出了完全不同的策略,即所谓“寻宝者思维”和“踏脚石模型”。在他们看来,创新是一个探索过程,而不是一个规划过程。

目标管理完全不对?这不尽然。但两位科学家的评判也颇具见地。这里的关键是每一种管理方法都有其适用的范围,也就是它的边界在哪里?彼得·德鲁克本人其实已经意识到管理方法应该具有弹性和适应性,不同的问题和情境需要不同的管理方法。但是他却没有为目标管理方法提供明确的适用边界。于是在实践中,它必然会被不断量化,层层加码,缺乏弹性,最后演变为一种畸形的激励手段。

在我看来,即使是理想的目标管理也应该有明确的适用范围。它更适合成熟业务。例如,许多大型企业中成熟业务往往占着主导地位,因此目标管理的使用也很普遍。但它不适用于创新业务。这往往是创业公司或创新团队的工作领域。但是很显然,我们现在需要的正是创新!

如果您是彼得·德鲁克的拥趸,那么您应该是一个善良并且优秀的人。但是,世界并不总是由动机驱动的,它有自己的演进规律。或许,越是动荡的时代,我们越需要重新审视许多习以为常的金科玉律。对此,您怎么看?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