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认为创新只需要开发新技术。但在当今的商业环境中,大多数创新都不再是凭一己之力即可完成。创新其实是一种团队能力。就像一支交响乐团,创新也需要技术、商业、设计、营销和运营的协同合作。然而,很多企业在创新团队建设中,往往忽略了其中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Facilitator。
什么是Facilitator?根据联合国CIFAL中心推出的“Facilitator认证”(UCF认证)的定义,Facilitator的主要职责是:创建一个相互信任的文化环境,理解团队共同目标,利用团队动力,有技巧的通过问题、肢体语言、环境设置、冲突处理等各种方法,来激发团队成员的内在激励,从而促进形成有价值的想法或行动。资深的企业家都知道,创新成败的关键在于能否打造一支相互信任、协同合作的团队,而Facilitator正是企业完成这一使命的关键角色。
然而,汉语中并没有与Facilitator完全对应的词汇,因此出现了多种翻译方式。这些译法或多或少总存在者一些不足之处或缺点。
- “引导师”:常用。但容易被误解为“诱导”团队按领导的想法统一意见,实际上,引导师的职责是促进团队共同决策。
- “催化师”:优秀的团队能让成员之间产生“化学反应”。因此这个词其实很受专业人士的喜爱。对专业人士而言,它很形象。但也因此,初识者就往往很难理解:什么是“化学反应”,更不理解“催化”有什么重要。在他们看来,这个词像比喻,一个广告词,而不是一个专业的岗位。
- “建导师”:包含“建设”的含义,但该词较冷僻,也隐含了计划、控制的意味,而Facilitator的工作方式更倾向于促进和协调。
- “促进者”:含义过于宽泛,专业性不明确。
- “协调者”:侧重于协调,可能被误认为仅解决冲突,无法充分体现引导和激发团队的作用。
- “协作者”:强调团队合作,但暗示了参与或辅助决策,而引导师的重要原则之一是不参与决策。此外,该翻译也弱化了Facilitator在创新中的核心作用。
- “主持人”或“培训师”:会议或培训是Facilitator的重要工作场景。此翻译虽然直观,但未能表达实施团队引导的核心职责。
古人云:“名不正,则言不顺。”心理学也告诉我们,“第一印象”往往会深刻地影响人们的行为。而Facilitator翻译中的纠结,也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企业家对这一角色的理解。Facilitaor角色的缺失,正是企业创新难题中隐藏的“堵点”。
虽然各个译法都有利弊,但从现实角度看,统一翻译的益处远大于弊端。尽管“引导师”这一译法远非完美。但在实践中,其使用已领先于其他译法。而尊重集体决策,也正是“引导”的基本原则之一。